July 19, 2006

麥兜為什麼有趣?


最近《麥兜菠蘿油王子》推出光碟,包裝盒上非常醒目地印著「100%香港動畫」。這一系列本地原創的小豬故事,自問世以來,一直受到讀者的歡迎。不少人認為《麥兜》是成年人的童話,充滿憂傷的調子,不是寫給兒童看的,但無論如何,我們至少可以在《麥兜》裡,感受到濃重的香港氣息。

要談《麥兜》的解讀,就涉及語境(context)問題。語境,簡單來說,就是文脈、上下文。正如我們要確定一個句子的意義,必須顧及它的前文後理,解讀一個文本,也需要把它放在相應的語境裡去理解,一旦將語境抽空,它原來的意義就會產生變化或消失。麥嘜系列是本土性很強的作品,有些段落需要配合香港實際語境,才能體會其有趣之處。我們並非天生懂得欣賞《麥兜》的幽默,我們需要有香港的生活經驗,或者對香港有相當認識,才會明白《麥兜》為什麼有趣。若果不知道市區重建計劃、教育改革、經濟轉型,又或沒到過茶餐廳,看《麥兜》的樂趣就會大打折扣。

《麥兜》的趣味很大程度上來源自諧擬(parody)的運用。所謂諧擬,就是以戲謔的手法模擬其他文本的風格、形式或其他特徵。諧擬運用得宜,可以戲而不謔,帶出含蓄的諷刺。大家或許記得《麥兜》裡有一段講麥太準備到內地買一塊墳地,滿眼所見盡是藍天白雲青草地,然後有旁白講出那兒的種種優點:「你身後最理想的永久居停,山環水抱,五蛇下洋,福蔭後人,由拱北關閘過去車程不到三十分鐘,每天兩班飛翔船由新港碼頭直達,……標準單位面積十平方呎,霸道型十五平方呎,連五星級名師棺木,月供都不過百多塊起。」這裡運用的正是諧擬手法,《麥兜》諧擬了國內樓盤電視廣告的標準形式和陳腔濫調,令人莞爾而笑。

諧擬手法其實十分常見,我們熟悉的《歡樂今宵》趣劇,或多或少都使用了這種手法。他們諧擬的,有時是明星的小動作,或是經典的造型和對白。現在某些時事節目,好像《頭條新聞》,亦會使用諧擬手法諷刺時弊。當然,讀者要明白諧擬,必先要知道其模仿的「正本」,如果缺少這種語境,諧擬的效果就無從落實了。

解讀時事性作品,語境是很重要的。豐子愷有一則漫畫名為「賣品」,畫中成人身旁站著一個正在吃東西孩子。有些讀者或許會摸不著頭腦。然而,如果我們對三、四十年代的中國社會有認識,留意到孩子後領上插著幼長竹竿,就會知道那是「出讓孩子,徵求買家」的意思。要把握作品的語境,具有相應的生活經驗當然是最理想的,不過,若果時代過去了,我們就得靠其他途徑,去獲得關於那個時代的資料了。

(原刊於《明報》教育版「樂在其中」,2004年9月20日)

No comments: